• 学校2019年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启动

    学校2019年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启动 本报讯 7月11日,我校201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图书馆演播厅举行,副院长朱军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校团委负责人、各院(系)分管学团工作副书记、团总支(团委)书记、各社会实践队指导教师及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仪式。 仪式上,朱军为社会实践团队授旗,并作动员讲话。他指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他强调:一要用己所学,扎实开展好各项实践活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对接“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在实践中深入体察国情,将爱国心化为报国行。二要把社会当作大课堂,努力增长能力才干。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脚踏实地,勤思多问,努力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充分展示学校形象,传播青春正能量。做到言行身正,令行禁止,用充满正能量的一举一动为潍医增光添彩。四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团委书记吴周强介绍了“三下乡”整体情况,指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分别表态发言。 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组建各级各类团队92支,其中4支团队入围团中央2019年“健康扶贫青春行”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10支团队被推荐申报省级重点服务团队,21支团队被立项为校级重点团队,71支团队作为院(系)级团队由各院(系)重点支持,将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理论普及宣讲、爱心医疗、教育关爱、科技支农帮扶等9个方面内容的社会实践。 另悉,各院(系)也通过举行出征仪式或动员会,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部署安排,确保活动安全,取得实效。

  • 恰小小少年 送别潍医毕业生

    恰小小少年 送别潍医毕业生 谭德红 摄影报道 7月2日晚,充满着温情和感动、传递着不舍与眷恋的潍坊医学院毕业生晚会吸引了一名小观众的光临。他“闯进”人群,踏上小凳子,挥起荧光棒,跟观众们一起欢呼、呐喊,一起送别即将毕业的潍医大哥哥、大姐姐们。旁边还沉浸在离愁别绪中的毕业生对着不识愁滋味的小观众破涕为笑:“希望那年今天,归来仍少年!”

  • 新媒体时代医院通讯员队伍建设思考

    新媒体时代医院通讯员队伍建设思考 近年来,医疗体制机制改革等诸多因素造成医院管理部门人员紧张,然而医护人员宣传意识的提升,大学附属医院文化宣传的需求和接踵而来的文化宣传任务,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挖掘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在通讯员队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充分融合自媒体、新媒体,打造矩阵平台,进而推进医院品牌文化建设与发展。 一、医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营造全院良好宣传氛围 从院级层面顶层设计到建设过程中的不断吹风等方式让中层干部认识到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医院、科室微信平台发布月度讲评、季度讲评等方式公布科室宣传量化指标,通过单项奖的设立、评选等专项活动让建设真正落地,让广大医护员工深切体会到自上而下的重视,与此同时,进行同步培训,解读量化指标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在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等重大评比活动中,积极为优秀通讯员争取一席之地,增强全院通讯员队伍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以新媒体矩阵建设为杠杆,激发通讯员工作积极性 借新媒体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契机,利用半年的时间帮助各科室建起共60余个微信公众号,并通过有梯度、有目标的阶段讲评提升科室推送稿件数量和质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点击量稳步提升,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与点评,不断提升科室层面宣传意识,促进科室之间良性竞争。部分科室在运行过程中探索出一套符合科室特点的绩效考核机制,设置培训了完善的采写、美编团队,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科室通讯员,每位成员均有写稿任务,院级通讯员协助主任、护士长定期将科室发稿情况汇总、通报、点评,整个科室形成文化宣传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良好局面, (下转第四版)

  • 3204天 “一带一路”上的坦桑情结

    3204天 “一带一路”上的坦桑情结———记新时代山东向上向善好青年宋涛 宋涛和坦桑尼亚居民建立了深厚友谊 (上接第二版) 错过了妻子的陪伴,错过了老人身边的尽孝,留下了无法弥补遗憾。 “我的妻子冀立霞不仅默默地支持我的工作,而且主动请缨参加援坦医疗队。”此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家人对自己的理解与支持。在宋涛援坦的几年后,妻子冀立霞来到坦桑,以其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学术理论基础,通过了坦桑大学委员会的审议而被聘为穆希比利医科大学客座教授,从事教学、实验指导和大学课题组工作,不仅传播了当前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而且对医学实验方法、实验课程设置及新实验室建设提出了中肯建议。 在夫妻二人共同援坦的时间里,孩子就交给老人。2017年的暑假宋涛把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接到坦桑,正逢女儿7周岁的生日,这是爸爸、妈妈共同为女儿过的第二个生日。就在这天,宋涛情深意切地为女儿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对女儿的心疼和愧疚,“第一次听到你喊爸爸,是在网络电话里,我迟迟回不过神来,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在你两岁时,我休假回国,你在妈妈怀里吓得哇哇大哭,整个晚饭期间,你都不敢抬头看我一眼,我溜进洗手间,拭去眼泪,骨肉分离,真的太残酷了……第一次送你去上学,我不知道你的学校在哪里,还是你给我指的路,你骄傲地对老师和同学说,这是我爸爸,好像在证明你也有爸爸……7年了,爸爸没能好好陪伴你成长,无论向你说什么对不起的话,都显得苍白无力,只能默默祈祷:用今天的积善成德换取明天的微创自愈!希望你长大了能懂。” 做中坦文明交流的使者   作为医疗队的翻译,宋涛担负着医疗队外联、外宣工作,9年来,宋涛与坦桑的总统和总理,及部分部长、议员等建立了联系,并积极与坦桑尼亚当地主流媒体记者交流,建立了深厚友谊。坦桑主流媒体《DailyNews》上关于医疗队的正面报道30余篇,扩大了援坦医疗队的影响力。2018年3月18日,坦桑卫生部承办的东、中、南部非洲的9国卫生部长论坛开幕,这一天《公民报》发表了宋涛的署名文章,坦桑卫生部长姆瓦利姆女士将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参会的世界卫生组驻非洲区域办事处的丹欧博士。为此,丹欧博士在讲话中两次提及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发挥的作用,引起9个非洲国家的卫生部长、国家医院院长及医学专家的共鸣。 2016年8月,《新华非洲》报道了宋涛援坦历程;2016年8月,援坦医疗队驻地由于误会造成了坦方自来水公司开高额罚款,CCTV《华人世界》栏目以《化解误会的翻译员》为题进行了报道;2017年3月,两会期间,宋涛撰写的《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一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后,外交部官网、商务部官网等相继转载;2017年5月,坦桑邻国刚果金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宋涛第一时间了解到坦桑采取的应对措施及疫情状况,并在《华侨周报》撰文,避免了在坦华侨、华人的恐慌;2018年4月,《环球时报》报道了宋涛援坦事迹;2018年5月,宋涛撰文《援外: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发表在“识局”微信公众号;2018年6月,宋涛撰文《援外医疗合作转型升级之医药工业本土化篇》发表在《中国投资》杂志;2018年8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宋涛的文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总会有中国朋友的身影》;2018年9月3日,北京卫视新闻频道纪录片《握手非洲:医者仁心》报道了宋涛援坦事迹;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多次采用宋涛的文章。 宋涛将其在坦桑的经历著作成书《走进坦桑3156天》,坦桑外长马希加阁下称赞这是一本稀缺的教科书,并为本书题写了英文书名,世界卫生组织驻坦桑常任代表卡木瓦先生为本书题写了序言。2018年2月26日宋涛在朋友圈里回忆起写这本书的初衷,“‘奶奶,老师说,我爸爸、妈妈为祖国争光了,什么是为祖国争光?’一年前,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在放学路上问了我妈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回答女儿的问题?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索,我写了《走进坦桑3156天》。接下来,这本书将会翻译成英文出版,要让更多的坦桑人、非洲人、世界人知道、了解这支活跃在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的伟大队伍——中国援外医疗队!” 将献血做为“分别礼物” “将要和坦桑说再见,就将这次献血当成是与坦桑的分别礼物。”2018年7月16日,宋涛又一次为坦桑病人献血,并把这次献血当成是赠予坦桑的分别礼物,他说,“一个人的力量,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正是这一滴滴水,最终一定能够汇成推动中坦友谊不断向前发展的汹涌澎湃之势!”穆希比例国家医院院长穆塞卢教授主持了气氛沉重的告别仪式,“这是最珍贵的分别礼物,因为血液可以使生命延续,正如我们的友谊一样,不论身在何地,我们血脉相连。” 援坦期间,宋涛了解到,坦桑国家血库仅能满足病人对血液需求量的40%左右,因此,宋涛多年来也把定期献血作为自己的援坦工作之一。 离任坦桑前夕,坦桑第三任总统、南方中心董事会主席姆卡帕阁下及夫人安娜,在家中设宴为宋涛饯行,席间姆卡帕幽默地说,坦桑尼亚没有为外国人设立“荣誉公民”称号,如果有,宋涛获得是当之无愧的!坦桑总理马贾利瓦阁下亲笔赠言,“宋涛先生,作为医疗队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交流,更是情感交流。把人生最美好的9年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坦桑人民,向你表示诚挚感谢,坦桑人民需要像你一样的中国朋友,请将坦桑尼亚作为你的第二故乡,常回家看看,中坦友谊万岁!” 援外医疗是我国外交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重要战略,是一项政治任务。宋涛表示,能有机会加入到中坦友谊的建设大军中,他感到无比自豪,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他说,“将援外由‘任务’当成‘事业’后,不断体会到援外工作带给我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更是我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体现,这也是能够让我坚持在坦桑工作多年的强大动力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