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医学院:改革开放铸辉煌 教育发展谱新篇

期次:第34期    作者:□谭德红 王世群   查看:79

(接上期第二版)

 

    近年来,附属医院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等关键要素,切实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和学科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增省临床、中医药重点专科,获批国家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等国家级基地,以优秀成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医院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实施附院集团化发展战略,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突出特色优势,建成虞河校区整形外科医院、生殖医院、眼科中心等专科性医院群。附属医院浮烟山院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大柳树医院中医诊疗特色鲜明,肿瘤医院改革活力不断释放。附属医院获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省健康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患者满意度、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2018年10月26日,潍坊医学院名誉院长、校友、青岛眼科医院院长谢立信院士及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被授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终身成就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是由谢立信院士创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享誉国内眼科界。在山东较早开展义眼胎植入手术和个性化义眼片装配技术(省内仅两家医院具备上述技术),1992年开始,每年约为300例患者装配义眼。年均开展角膜移植、白内障复明、小儿斜视弱视等手术近万台,其中眼底病手术量位列省内公立医院之首,为数十万名眼疾患者送去光明。2017年,学校眼科中心成功完成首例严重眼外伤后保留视力“人工玻璃体植入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校培养的这些优秀毕业生,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成为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全国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9月21日,全国首家中国肢体畸形残障医学展览馆在潍坊医学院隆重举行揭牌仪式。学校71级校友、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秦泗河教授将从事40年矫形外科工作的34459份病例和学术资料赠与母校。学校党委书记李欣章对参观者介绍:“这是秦泗河教授‘不忘师恩、反哺母校’赤子情怀的永恒见证,更是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实施立德树人工程的战略举措之一。”
    中国肢体畸形残障医学展览馆的建成,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肢体畸形残障医学重要科普宣传基地、学术交流平台和医学人文教育阵地,也是学校实施“文化铸校”战略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与时代变迁相呼应,从“象牙塔”式的传统的文体活动发展到纷繁多样的文化方式。“十三五”期间,学校实施“文化铸校”战略,大力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辐射和育人的功能,为创建名副其实的现代医科大学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提供不竭的精神文化动力。
    小细节,大教育。学校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完善楼宇、园区、景观命名。设立的人文景观、院(系)文化走廊、希波克拉底誓言宣传牌及雕塑、实验动物纪念碑等,着眼于育人细节,体现规范严谨、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完成校史馆扩建,对学生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围绕智和湖、泰和广场等核心景点,打造绿色人文生态景观。大力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潍医特色,适应学校发展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在1982年全国第二次医德学术讨论会上首先提出医学院校毕业生誓词,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率先制订了《实习医师医德规范》,承办首届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研讨会,并写进第一部《中国医德史》。1983年9月,学校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是全国最早涉足医学伦理学教学与研究的医学院校之一。学校还开设《医学心理学》等医学人文素养相关课程,文学、哲学、艺术类选修课程,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底蕴,增强课程育人效果。2018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被评为全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育人引领学生思想和核心价值观。每个学期的首堂解剖课,师生们都举行向“无语良师”致敬、感恩追思会等仪式,强化医学生对逝者的敬畏与尊重。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辩证的局部观和整体观,对学生进行关爱病人、优质服务思想的教育。伦理学教师通过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医学职业精神、对生死观的认知、医患关系现状调研,结合调查内容写出调查报告。就这样,任课老师通过构建体现不同学科专业特点的德育模式,深入挖掘专业课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并融入每门课的教学之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