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匆忙带走了爱

期次:第25期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郝明扬   查看:49


    人到中年,扬手是春,落手是秋。扬落之间,岁月洗尽人生铅华。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才真正悟到一个“孝”字,而此时年轮已悄悄为我们的脸涂上了淡淡流年的风霜。
    仲夏时节,走进颐年园老年公寓,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
    夕阳下,总会碰到这样一对父子:老人已97岁,儿子也已年逾七旬。每天下午,儿子准时用三轮车推着老父亲在院子里走上几圈,成为颐年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老人的孙子告诉我:父亲不让我推爷爷,每次都是73岁的老父亲推着97岁的爷爷转转,老父亲说这样他才心安。
    自己“嫁”进孙家成为女婿已近三十年,岳父岳母从中年走向了晚年。不知不觉自己推着岳父在轮椅上也已走过了十年。91岁高龄的老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人,高大伟岸,他暮年的最大心愿是写写回忆录,能为子女们“留”下点什么。
    六年前,躺在病床上的岳母和坐在轮椅上的岳父不愿给子女添麻烦,“住”进了颐年园老年公寓。每天到颐年园看望老人,用轮椅推老人在院子里转转成为了生活常态。听老人念叨念叨,听岳父讲讲战争年代的故事,成了老人生活的全部。老岳父也每每见人就夸:我最自豪的是有这样的一个“儿子”,大学老师。也时常听到颐年园的老人夸奖:“老孙的儿子真孝敬!”也许至今无人晓得我是他的女婿吧。
    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本身在时间的年轮中隐含着不堪一击的脆弱。岳母前年因多年的脑萎缩去世。面对失去亲人的老岳父,我们能做的就一个字“孝”。“孝”字,上为老,下为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注定的缘分,但父母只能陪子女走一段路,一段不长的路。如果在有限的日子里,与父母长辈好好相处,嘘寒问暖,就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和痛苦。对岳父除了生活上的更加关心,就是圆老人家心愿:写回忆录。老人口述,我录音整理,可事情刚刚开头,就没有了结尾。
    老岳父在今年的例行体检中不幸诊断出结肠肿瘤,面对突然的噩耗,91岁高龄的老人气定神闲:做手术。在医院住院的日子里,普外科、肛肠科、麻醉科、ICU科的医生和护士们,挑战高龄的极限,众志成城,将老人唤回了人间,彰显了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和人间大爱。
    是啊,人到中年,为人子为人父,岁月镌刻的不仅仅是时间的年轮,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就像在全国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开班仪式上,教育部相关领导所讲:思政课教师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铜墙铁壁,这是你我的责任。
    也许你和我一样,都在为生活忙碌,也许你刚刚读过《洞见》关于孝道的几句话,能激起心底里的酸楚,可仍然无动于衷,因为总觉来日方长,总觉机会常在。
    也许你和我一样,从小就识读《论语》《弟子规》等,还记得那些当初让你头疼要命的应付考试的词句吗?“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许你和年轻时的我一样,看到这些“烦人”的词句就想按下Delete,或是下拉对话框,将这些“烦文”快速地过滤。也难怪,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甚至很难让我们有静下来的心再去体会。
    也许你和我一样,为了一个理想在奋斗;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为了一份工作在挣扎;为了一份爱情在追逐;为了所有我们所希望的美好,正在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
    于是发现,越来越忙,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越来越浮躁,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不觉,回家的次数少了,与爸妈通电话的时间短了,聚会饭局越来越多,似乎失去了一种判断。判断是非!判断轻重!甚至是判断好与坏。

 


    某一天,恍惚中这样的场景再现:
    妈妈紧握我的手教我写字,现在儿女却省不下时间教会妈妈用智能手机。以前吃鱼都是妈妈给挑刺、自己吃鱼头:“妈妈不愿意吃鱼肉”;现在却嫌弃老娘的絮叨,甚至还有那一句“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啊,怎么就记不住!”
    以前妈妈手把手教会我们走路,现在却不想陪妈妈出去散散步。以前爸爸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给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可现在往往是祈使句的简单对话“我知道了,别说了,你说的我懂”“你们那一套早就过时”“烦不烦啊”……
    记得一个关于“两性人格”的社交定律,在我们刚认识对方的时候,会以自己最和善、最友好的一面来相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渐暴露自己的负面、甚至是性格缺陷的一面给对方。父母对我们,却没法用定律来解释,它似乎突破了某种定律上的束缚。
    也许,我们应该对父母多说声“谢谢”。
    在《爱情保卫战》里涂磊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父母,我们不过是个小小的细胞,而不可能存活。不能成为一个孝顺的儿子,就一定不能成为一个有真爱的丈夫。父母对子女的培育足以让我们穷尽一生去报答。”
    是啊,如果简单的“谢谢”能表达感情,我将说上千万遍,也许它只是适用于朋友、同事之间,对于父母的恩情,却足以让我们穷尽一生去报答……可我还要说:谢谢爹娘、爸妈(岳父岳母)。
    这就是为人子的“责任”。

 


    好像上次给家里85岁老娘打电话是上个周的事情了,也好像好几个月没有回过家,好久没有吃老娘做的饭了;老娘种的果园里,是不是有了甘甜的果实。她的脸上,是不是又多了岁月的皱纹……
    “喂,娘,我这个周末回家,想吃您做的菜。”
    “啥?谁啊,谁啊?三儿吧?!”
    “韭菜馅的?”
    “回来吧,给你包水饺,自家种的韭菜。”
    老娘已有些耳背,但一接电话就是水饺。老娘最拿手的也就是那水饺,隐约记得以前一穷二白的日子里,吃一顿饺子是怎么样的奢侈。

    或许该带着老娘去旅游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天安门,长城啦;或许,我该培养一份耐心,对老人的一份耐心。
    或许人到中年,该找回被匆忙带走的那份爱,不再有那些不经意间的刺穿他们心灵的“狠话”,而是重新让那份爱来填补曾经捅下的伤痛……

    又是周末,事挺多……,因为老岳父还在病床上!
    “娘,我不回去了。”
    “啥?三儿啊,包韭菜水饺,自家种的韭菜。”

    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