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期次:第37期       查看:54

学习心得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以第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指导以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值得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仔细领会。
    一、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最基本的东西不能变,也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能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不能变。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定不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没有止境的,实事求是更要一以贯之。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有许多新问题要解决。
    坚定不移提高改革开放科学化水平。提高改革开放科学化水平,一个重要方面是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要在深化改革中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和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同时,又要在依法治国基础上深化改革,用法治的办法推进改革、规范改革、保障改革。
    二、改革开放的定位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建国三十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运动。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相对稳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从一味的敌对中国,开始了和中国的频频接触,其目的是看好了中国的庞大市场和政治地位。从中苏关系恶化,到基辛格千里迢迢、费尽周折的中国之行,再到日本的近水楼台先建交,再到欧美国家的纷纷“跳水”,中国的国际政治前景一片光明,中央适时地推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在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仅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多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中国的贸易伙伴大多受益匪浅;东南亚及东北亚周边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也纷纷效仿和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华尔街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成为最先复苏的经济体,并且直到今天,还在为美债和欧债承担着负责任的大国重任。定位理论就像擎天之柱一样,越来越光亮中国经济。
    三、改革的方向目的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保证改革往两个有利于的方向前进,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百姓要干净的水和空气,粗放式高污染项目还在大干快上;改起老百姓雷厉风行,革自己的命却千难万难;改革听起来风响雷鸣,老百姓却感觉没什么获得;有的人甚至认为,为了发展和改革顺利推进,老百姓就应该做一些必要的牺牲。类似这样的改革思路,现在需要重新检视。
    四、改革的精神勇力
    改革往往都是从易到难。我们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新一轮改革首先需要“破障”。 
    尽管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
    人们都关注改革、期盼改革,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改革历程,前35年是“做大蛋糕”,今后应当在此基础上“分好蛋糕”。推进公平正义不仅是现阶段改革重要的民意基础,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五、改革的法治保障
    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经验表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就要走出“边抓牌边定规则”的思维定势,确立“定好规则再抓牌”的法治思维。只有通过立法程序,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来解决,实现先立后破,才能使改革有序进行。